蔣秉芳來自彰化福鄉海邊的農家女孩,從管嶼國小、福興國中、台中師專、靜宜中文、彰師大輔導研究所、教育所碩博士,她以寬宏堅毅走出自己一條教育路。

我的相片
秉芳是來自彰化縣福興鄉的農家子弟,從管嶼國小、福興國中…一路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,畢業於彰化師大教育研教所博士班。

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

從科技翻轉中國教育談學校因應知道—引自親子天下107.6


科技翻轉中國教育親子天下
   中國為了培養新經濟時代需要的新人才,正啟動翻天覆地的教育改革,引進科技改變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。這些學生,未來將是你我孩子的同學、同事或競爭對手。

   「為什麼要去中國採訪教育議題?」這是《親子天下》採訪團隊最近半年,最常自問、也最常被問到的問題。

     因為科技,尤其是教育科技看數字中國人深怕自己落後,從小孩到上班族,有一一%人口利用線上學習,其中一.二億是透過手機。「在線教育」成為一個「在風口上」的熱門淘金產業,吸引大量資金和年輕人才投入。一年好幾場的教育科技博覽會,聚集了世界資本市場的投資代表、年輕創業者、媒體、學校、老師和家長的關注。

   看政策國家政策定調「互聯網+教育」,引進科技改變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。孩子不僅「人人通」,還有許多適齡專屬、Made in China的學習App和平台。有些平台的學習內容呼應國家課綱,成為中小學校課堂的輔助教材和工具,使用人次動輒超過千萬。

      面向新時代,創造新經濟,中國需要新人才,教育改革早已啟動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估,二○二七年,中國的國民生產毛額將超過第一大經濟體美國,中小學教育如何為培養新人才做好「戰略」準備?《親子天下》兵分兩路,直擊科技翻轉教育的力道。

()首都北京──中國的矽谷
   北京是中國科技創新火車頭,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實驗基地。公立名校各領任務、帶頭改變,科技融入的STEAM(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藝術、數學)、PBL(專題式學習)已成教室日常。

   北京也匯集一群想突破現有教育框架的八○後父母和九○後世代。他們雖然很小眾,目前也還沒有合法的地位,但是他們的眼界不僅在創辦一所小規模學校,更想要改變整個教育系統。

    一個北京兩個世界。北京公校豐沛的教育資源、優秀的老師和雄厚的改革企圖,只適用於擁有北京「戶口」的家庭。五環外,許多在社會底層,跟著父母來大城市討生活的「流動兒童」,就讀於簡陋的打工子弟學校,無緣於科技帶來的益處,只能靠校長,老師深度的陪伴。

()四川省會成都──一帶一路的起點

    成都是中國西部商貿、科技和金融中心,從成都搭上中歐班列(China Railway Express)火車,可在十四天內抵達歐洲波蘭。
成都也是全中國的科技教育示範區,因為中產階級家庭壯大,同時是實驗教育的重鎮。高度科技化不僅表現在建立愈來愈多的科技亮點學校,也展現在城市治理,知名觀光景點的垃圾量都有專屬App管控。

    走訪兩個城市,我們看到,新科技遇到舊價值,各種拉扯和調整還在進行中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,學校發展不均,家長有「擇校」壓力,孩子有「課業」負擔,中小學生「減負」(減輕負擔)成為兩會最重要教育議題之一;中國提出素質教育(類似台灣的核心素養)呼應新時代,但應試教育依然兇猛。

   看中國,想台灣。不僅需要關注主流媒體報導,最新惠台政策開放台灣學測均標生申請中國的大學,在五年內將引爆台灣高中生出走潮。還有,中國每年新生兒總數相當於四分之三的台灣人口,他們將成為台灣孩子未來的同學、同事,甚至競爭對手。他們如何學習和成長?台灣的教育優勢和挑戰又是什麼?

    雖然心情很複雜,但是我們的鄰居正在同時從上而下、由下往上推動教育的改變,有哪些值得我們認識和警惕?
()河北邢台行動派校長自學電腦和上網,用科技翻轉農村小校 作者:劉潔萱、許家齊 (親子天下)
      一所原本連乾淨的水都喝不太到的中國偏鄉小校,在校長尹文明的積極帶領下,學生不只有舒適的學習環境,更能透過網路課堂、公益資源導入,得到不落後於城市的學習資源。
     一位善用科技、引入資源,改變偏鄉學校的校長,吸引著《親子天下》的記者來到了相較於北京,對於我們十分陌生的中國城市,河北邢台,距離北京兩小時高鐵車程。
   3月中旬、天氣仍為冷冽。出了邢台車站、眼見空氣一片灰茫,遠方景物模糊,難以分辨究竟是霧霾、還是被冷空氣圍。灰茫茫的天,成了我們對邢台的第一印象。
    位於邢台市郊區的南陳村小學,師生大約200多人,有18位老師,是典型的小規模鄉村學校。往校園矮圍牆望去,後面有整排尚未  興建完成的大樓,讓人感覺整個邢台市都在「興建中」。
    在尹文明的帶領下,南陳村小學經歷了幾次翻新。2015年尹文明剛上任,就把學校硬體升級,聯合村民將學校地板翻新,並引進淨水系統,讓學生能喝到乾淨的飲用水。「去年教室有了暖氣,地板不會散發寒氣,更有助於學生學習!」尹文明說。
   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境,尹文明更積極帶入外部資源,讓偏鄉學生也能用科技學習、不落後於城市。
     在這所偏鄉小校,學生透過網路課堂上藝術課、科學課,家長也能透過中國「滬江網」旗下的線上平台CCTALK與老師互動、甚至辦起線上家長會。科技豐富了學習資源、也讓學習的方式更靈活,形成教育的助力。
     採訪時,中國凌動智行公司發起的公益計畫-「少年派助學計畫」正在南陳村小學進行。自2016年開始,少年派提供iPad並派老師在學校開設數位相關課程。
    這次的課堂主題是「錯位攝影」,第一堂課,老師先帶學生看幾張錯位的趣味圖片,並請孩子上網找範例圖。第二堂課,全班同學就直接拿著iPad到操場拍照。
   只見同學或跪或趴,有些組別用道具輔助,有的組員則賣力擺出各種誇大的姿勢製造「趣味」效果。最後,老師將各組成果展示給全班,同學欣賞著彼此的創意,課堂笑聲不斷。
   20年前一路自學電腦組裝、學習上網的尹文明深刻體會,數位資源能帶給孩子更寬廣的視野,也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,「我認為科技肯定能對學生有幫助,於是我就爽快答應了(與少年派的合作)……單純的給你捐衣服,搞活動、搞儀式的,我就不要了,」尹文明說。
      為了讓家長也感受到用科技學習的效果,尹文明更親自為家長培訓,他邀請家長到校、一人發一台ipad,教他們如何用APP或線上平台等工具學英文、學數學。尹文明認為,唯有家長自己也體驗、覺得有效果,才會願意幫小孩裝配設備。
   在尹文明的用心推動下,許多家長對科技輔助教學的心態,從質疑轉為支持,甚至有家長還想「揪團」買平板!
     總是掛著靦腆笑容、語句精簡的尹文明,腦中想的、和執行的事卻很多很多。
    尹文明將推動「學習共同體」訂為學校今年的工作重點,他除了贈送日本東大退休教授佐藤學的著作《靜悄悄的革命》(台譯《學習的革命:從教室出發的改革》)給學校每位老師外,他也將自己參加研習的影像隨時拍下、傳到老師群組裡分享,並帶著老師開讀書會。
    積極推動學習共同體的原因在於,尹文明發現近兩年學校雖然引入科技教學,但是師生互動卻未改變太多,「結合高科技手段不少,但老師還是再往上走走不動了,就這樣了……所以說關注點就是在老師的提昇方面!」尹文明說。
    從校園環境、科技輔助教學、再到老師的心態,尹文明就像一顆充滿電的電池,有著滿滿的動力,看見哪裡有問題要改善,就想辦法解決、並逐一執行。在這位「行動派」校長的努力下,農村小校也因此有了嶄新面貌。